版權戰、口水仗、争主播…今年的網絡電台發生的種種事件,讓人不由得想起當年的視頻網站大戰。區别在于,視頻網站發展了3-5年才開啟了“PK”模式,網絡電台兩年便已進入狀态。
以喜馬拉雅、考拉、蜻蜓等為代表的網絡電台多成立于2013年左右,起初發展特點各不相同。比如蜻蜓開始以集合各大傳統電台内容為主,喜馬拉雅以有聲讀物見長,考拉擁有較多的主持人資源,PGC内容做的比較好。
但從最近幾家的動作以及App的内容風格來看,都有向綜合性音頻内容服務商發展的勢頭。用一位業内人士的話說,“目前大家強化優勢内容之後,都在補全。”
這個新興的市場目前仍處在培育市場擴大用戶量的階段,談商業化談地位都為時尚早。不過各方均已慌不叠的跑馬圈地。這個過程,摩擦難免。
頻繁下架 口水仗不斷
即使2015年隻過去了一半,這半年發生的事情也足夠讓今年稱得上是網絡電台的多事之年。
先是在2月份,New Radio創始人楊樾撰文直指多聽FM剽竊。
随後,4月17日荔枝FM、多聽FM同時被App Store下架。荔枝FM與多聽FM将矛頭共同指向了喜馬拉雅,稱喜馬拉雅向蘋果進行惡意投訴,并指出喜馬拉雅在蘋果商店有大量惡性優化。
随後,喜馬拉雅也遭到了蘋果強制下架。
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内,喜馬拉雅和荔枝被連續多次下架,其中荔枝FM被下架4次,喜馬拉雅FM被下架3次。
最近的一次下架事件發生在6月底。喜馬拉雅、考拉、荔枝在蘋果商店再次遭遇被下架,截至目前隻有荔枝恢複了正常下載。
下架的原因,一方面來自于被舉報刷榜,另一方面是内容侵權。
據了解,根據蘋果的受理機制,收到舉報後被投訴方必須證明自己沒有侵權,隻要不能證明,侵權就成立,就會被下架。
而對于網絡電台來說,多數均已開啟用戶上傳功能。在這些海量内容中,找到一期版權有争議的節目并非難事,隻要有一期被投訴者不能完全自證版權,投訴幾乎就可以成立了。
多家網絡電台圍繞各自聲稱的“獨家版權”内容你來我往鬥了幾個回合,目前仍未有一個定論,到底誰家侵了誰家的權。
不過無論是否侵權,這場争鬥至少是進行在“明面上”,但惡意刷榜的行為卻讓人覺得無處追溯。
在最近的一次下架事件中,新浪科技得到的信息是,幾家網絡電台均表示下架前夕APP在蘋果App Store的評論數有了非常規的爆發式增長。
惡意刷榜的存在,可以說是非常巧妙的利用了蘋果規則的漏洞。蘋果能夠發現某App的下載量以及評論量的異常,但無法确認這種行為是來自于何處。
按照常人的邏輯,競争對手是不會做雷鋒,來雇人為自己的app刷下載量。但競争對手卻可以利用這一點,導緻APP下架。
下架後帶來的直接影響,便是每天幾十萬的下載量戛然而止,而對方的下載量則得以超速增長。一旦遭遇這種惡意刷榜行為,企業很難自證清白。
對于此次下架是否遭遇競争對手惡意刷榜,幾家的表達均非常謹慎,表示正在内部排查下架原因。喜馬拉雅方面稱已經向蘋果申訴,希望規範調整對類似事件的處理。
熱鬧背後
讓人不由得好奇的是,為何是今年頻發此類針鋒相對的的事件?
經過走訪,多家電台負責人均向新浪科技表示,資本方的青睐迅速的将市場帶火,各家在拿到融資後紛紛加快跑馬圈地,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摩擦。
有意思的是,為了能夠在競争中脫穎而出,多家網絡電台均選擇了向綜合性服務平台進軍。以排名靠前喜馬拉雅、蜻蜓、考拉為例,在APP中針對社會不同領域均做了詳細的分類,這些分類大同小異。
“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事情,本着為消費者服務的出發點,為了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我們也要把我們的内容做全。”考拉負責人說。
而據了解,目前段子、脫口秀類、搞笑類節目普遍收聽率較高,各家均把此類内容推的很高。
另外,對于優勢内容的争搶也很難争出個結果。
“現在的情況是,對于明星資源沒有誰能真正拿到所謂的獨家版權。”一位業内人士指出。以郭德綱為例,在此前的口水仗中,喜馬拉雅強調其擁有獨家版權,而多聽則指出,在簽給喜馬拉雅之前,郭德綱曾經将自己的作品授權給超過十家的分包機構,這些分包商與多聽簽了版權協議。
除此之外,草根創作者版權意識也不強。就像此前較為火爆的《凱叔講故事》,在一開始市場推廣階段,他幾乎在所有的平台都上傳了節目。
在傳統内容上沒有辦法進行區别化競争,與對手拉開距離,這是網絡電台目前的一個現狀,也是最近事件頻發的誘因。
“在錄音的内容上已經是比較焦灼的狀态,不好玩了,同質化比較嚴重。”一位業内人士表示。
口水仗并不能解決問題。可以看到的是,有的網絡電台已經着手強化這方面的獨家性,比如針對某個專業主播的某檔節目,簽訂排他性協議。
會重走視頻老路嗎?
造成競争的另外一個原因,是網絡電台目前的優勢都還不明顯。
雖然喜馬拉雅與蜻蜓對外宣布用戶量過1.5億,但并沒有第三方機構的支持。根據考拉後台統計數據,考拉的用戶數将将過億。目前三家已經形成網絡電台第一梯隊,不過從規模上相差不多。
根據新浪科技此前的報道分析,網絡電台的争搶,體現了平台對優質内容的渴求,而這與視頻網站争奪優質的視頻内容資源有着諸多雷同之處。
現任蜻蜓FM CEO的楊廷皓在接受采訪時指出,目前網絡電台行業确實像視頻網站一樣在争奪優質内容版權,但網絡電台與視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,在用戶規模、産業鍊大小、内容生産能力上都有着較大的差距,所以一味争搶存量内容的方向是有問題的,最終大家會發現這一方向的投入産出比很低。
于是跟視頻網站的發展路徑類似,幾家網絡電台公司在不斷簽約音頻版權的同時,也在逐步培養自己平台上類似視頻網站“自制劇”的産品,以謀求降低内容獲取成本。
而除了自制内容之外,網絡電台也存在着一些不一樣的機會,這些機會建立在網絡電台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特點之上。
“隻要是能夠觀看視頻的環境,絕大多數用戶不會聽電台。”多聽直播負責人馮亮說,不過她也指出,網絡電台的在各種封閉環境的應用場景很多,單單是汽車後裝市場,便有2000億的市場待挖掘。另外,在視覺信息量爆炸的時代下,閑暇時刻選擇收聽網絡電台讓眼睛休息的使用者也越來越多。
在汽車内由于是移動的狀态,并且有了車聯網的概念,基于位置的服務讓網絡電台在O2O領域有了很多看得見的商業化的機會,目前各家網絡電台均加大了汽車市場的合作力度。而這在一場景便是網絡電台區别于視頻的一大應用場景。
另外,在UGC以及PUGC内容生産的模式上,網絡電台預計會比視頻網站走的更快。網絡電台使用門檻較低,用某電台從業者的話來說,20分鐘就可以學會基本操作,而生産一個視頻内容則需要一個專業團隊,網絡電台基本上隻需要一個人。
不過值得注意的是,門檻降低也會帶來質量的下降。
New Radio創始人楊樾曾指出,目前網絡電台優質内容太少。他認為這才是音頻市場版權風雲背後的根本原因,“做一個好的播客比較難,但是做一個播客太簡單了,99.9%節目都是草根、沒人聽、質量不高,大家都去搶0.1%内容。”